今热点:牧之野:重振经济和新冠身体康复是一个道理
2023-01-03 02:50:07 来源:

【编者按】本文为作者授权,“秦安战略”独家原创刊发,转载自公众号“牧之野”,有很多精彩内容,欢迎大家关注。

明白人都知道,岁末年初有两个关要闯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一个是疫情的,正在闯;还有一个,是经济。

三年防疫,挽救无数生命,那现在,经济也必须提振,不然次生灾害下,可能导致更大的雪崩。

这就有个问题,该怎么搞经济?是靠拼吗?靠大刺激吗?

有的人认为,只要放开了,经济自然就好了;也有专家联名,要求下猛药,迅速经济破局。

个人认为,这两种都有各自的问题。

我们常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,三年的防疫经济,背后不简单是对于经济活动的打乱,而且更重要的是,它其实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活性,导致了很多“血栓”,放开之后,环环相扣,想要舒缓筋骨,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,需要一环一环解。

疫情中一些应急方式,其实就是“计划配给式经济”,限电、关门,有的筋脉受了影响,手脚的活动难免受限。

这里面有个词,个人觉得很贴切,叫疫情下经济的“疤痕效应”。

除了个别领域在疫情下正常或高速发展,绝大多数的领域都比较困难。

但目前的情况,也都不是靠大水漫灌,强财政刺激政策能够快速实现目的。这就有点像,感染新冠后的身体恢复,需要小火慢炖,慢慢来,而不是大补大练。

身体发虚,如果强刺激,必然只能带来副作用。

有个重要的因素,是通胀。

昨天,一位深耕农业研究的朋友说了一些情况,他做数据分析扎实,看问题比较深入,可见各个方面的情况。

从美联储加息的情况下,通胀根本没有实际得到根本性压制,隐性的失业很严重,风险依然在累积,美联储依然在玩拆东墙补西墙的平衡游戏。

瑞信的分析师Zoltan认为,石油美元的时代正在消亡,因为国家之间的合作范式已经发生改变。

Zoltan指出,随着财富、权力和优先事项的转移,当时“流动性和安全性”对于新兴地区更为重要;今天,“公平和尊重”对于这个已成为知名地区的地区来说更为重要。

换句话说,“石油换发展”(工厂和工作岗位)已经排挤了“石油换安全(武器)”。

一方面,全球性的衰退箭在弦上,经济危机的一波波冲击会不断袭来,另一方面,放了这么多水,也没压下去的通胀,会继续损害经济复苏。

在整体的这个全球大萧条背景下,在全球由扩张转为收缩的阶段,在这个康波周期的末端,中国经济发展再好,它也是在压制之下的“独木难支”。

我相信,明年中国的经济会相对乐观,但是,这有几个叠加影响要看清楚。

中国经济越好,对大宗需求越多,那么,美国通胀就越难受,所以,美国一定会想办法拖着中国衰退的。

全世界的衰退,会不断传导到中国,我们的压力会比今年还大。

通胀依然是主旋律,对我们来说,输入型通胀一直压在头上,那么货币政策再宽松,也宽松不到哪儿去,还是要从盘活的角度去挖掘潜力。

还有,现在很多的举措,依然是临时性和应急性的。

比如,我们想要金融市场有个比较好的涨幅,但又同时为了救房地产企业,让它们可以进来融资。

如此,恕我直言:“2023年没有牛市”。

目的不纯,那么底气就不足,最多部分板块有轮动机会,而且,还很危险。

大家还记得,今年多少人喊4000点6000点吗?他们在哪儿呢?

缺钱。

年关将至,现在其实各方面都很难。

民营企业拆借难,贷款难,央行放了一点水,没太大用处。

现在国家到处追税也多了,移民的也就多了。

而且,国家经济发展再好,真正到我们每个人的体感,其实都不会很好,福泽不到。

疫情还需再观察是否有反复,经济需要时间梳理去除血栓。所以,明年还是要维持现金流,不要想着投资、搞钱,大钱不是靠搞来的,是靠国家整个经济发展势头来的。

好好工作,积极稳妥发展,不要盲目扩张,守好本金,饭一口口吃,体力一点点恢复,绝大多数经济宏大叙事好消息跟你没什么太多关系。

把身体养好,吃好喝好,早睡早起,是2023年的主旋律,不要去拼经济什么的,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。

相关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