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RT.1
(相关资料图)
象山县
疾风如刀,白浪翻涌
今年的春节格外寒冷
还记得那帮驻守在海岛的蜀黍吗?
他们依然坚守在南田岛上
过着“与众不同”的年
让我们跟随镜头
感受海岛民警的“年味”
远远地,看到一个年轻民警正从警车里下来。“刚处置好一个发现‘爆炸物’的警,好在虚惊一场……”一张口,对方就冒出一段“半生不熟”的鹤浦方言。他叫柴王涛,鹤浦派出所一名普通民警,这个来自慈溪的“95后”小伙,上岛工作虽不到5个月,已与岛民打成一片。一嘴的慈溪味“鹤浦方言”,就是“秘笈”。
“好些本地话,我说得不标准,岛上的群众也会笑着纠正,这感情不就处出来了嘛。”警车在曲折的环岛公路上行驶,柴王涛坐在副驾驶座上笑着说,此时的车窗外,夕阳映照在海岸线上,船旗火红,迎风烈烈……“慈溪老家,现在门前也应该是这样一片红了,新年嘛,家人团团圆圆、日子红红火火。”他低喃着。今年是柴王涛人生第一次没有和家人一道过年,说不惦记是假话,但职责在身,父母妻子都能理解支持。“我留在岛上过年,他们在家,节后团圆也一样”。
南田岛是宁波市第一大岛,在地图上,像漂在海面上的一个绿洲,面积百余平方公里。岛上只有一个派出所,13名民警、50名辅警,守护着3万余人的平安。民警中一半以上家都在县外。平日里,大家吃、住在所里,“没有下班时间,上了岛就是工作。”柴王涛还是新警,春节“警事”多,他主动提出留岛值守。“放爆竹炸了公厕蹲坑、夫妻情侣吵架、醉酒纠纷……”几天来,这样的警情,柴王涛和同事接警处置了不少。
当然,春节守岛,除了值班备勤巡查……走访群众联络感情也少不了。“今天还要去两户人家拜个年,都是岛上的老朋友了!”柴王涛口中的老朋友,是大沙村的两位困难老人:一位是81岁的陈阿嬷,独居老屋,体弱多病;还有一位是74岁的林阿嬷,老伴长期住院,女儿瘫痪卧床……民警们精心准备了米、油等“拜年礼”。
“阿嬷新年快乐、身体健康!”民警上门拜年,老人家的眼睛都亮了。“啊呦,上次打风水还是你们背去转移噶嘛!”“前朝窝里相鸡寻不着,你帮我找的。”……一时间,普通话、慈溪版鹤浦话、鹤浦话往来交错,大家“聊”得开心。
老人年纪大,不会用老年机,临走时,柴王涛手把手演示讲解。“有噶个困难,有噶个事体,打阿拉电话,会来帮忙个。”“打各个,语音会报‘柴王涛’,就是我,记住了伐。”见老人点头,柴王涛才放了心。
从大沙村回到所里,天已暗黑,老民警陆家豪一句:“‘老酒醉’报警求助。”又让大家忙活起来。“老酒醉”也是鹤浦派出所的“老朋友”了,这些年,报警求助很多次。有民警普及:“这人多次醉酒,甚至被出租车列入黑名单。”无奈的是,至此“老酒醉”喝醉酒没车载,就打派出所电话求助。
对于这样的“老朋友”,大家恨其不志, 怒其不争,但身为警察,有求助就得有回应,并尽己所能帮助解决困难。夜色中,警灯闪烁,最终,与饭店老板顾客纠纷的“老酒醉”,被民警带上了警车。一路上,对于柴王涛苦口婆心“少喝酒,多照看儿子老娘……”的劝慰,“老酒醉”只不断重复:“你们要送我回家,别跟我说话。”
寒夜漫漫,送好“老酒醉”,柴王涛和同事再次启程,对KTV等重点场所开展巡查,村户街巷间,大红灯笼高高挂,烟花炮竹声声响,浓浓年味里,海岛民警们的24小时守护从不停歇……
PART.2
江北区
1月22日,正月初一,兔年的第一天。分局庄桥派出所大门外的庄桥大街与以往相比,属实安静了太多。道路两边的店铺也早已关门打烊,隐隐约约还能听见很远地方的鞭炮声。
派出所里,一整夜灯火通明,见习民警林奇霄和同事们一起通宵守候在接警台,度过了他穿上警服后的第一个除夕夜。
这是专属于这个1997年出生的男孩子与庄桥派出所和庄桥老百姓的“独家记忆”。
今年的春节来得特别早,虎年的最后一天,夜晚也来得特别的早。庄桥派出所的食堂小圆桌上,已经满满当当地摆上了烧饭师傅准备了一天热气腾腾的饭菜。炝蟹、五香牛肉、盐水虾、白切鸡还有新鲜的水果摆了满满一桌……这都是大家爱吃的菜色,在这顿坐不满的年夜饭饭桌上,陆陆续续有人冲进来扒上两口,又急匆匆地抓着手机“喂喂喂”地跑出门。这大概是基层派出所的常态:年三十坚守岗位,守护辖区内的平安。
夜幕中,一辆警车拐进大门,刚跟着师父吴跃处理完一起消费纠纷的林奇霄跳下车,走进了食堂,享受起美食。这是他入警后的第一个春节,刚刚过完26岁生日的他跟随师傅一起值班出警。
“师父,咱们还赶得上吃口年夜饭!”“慢点吃慢点吃,别着急。”盐水虾算得上林奇霄钟意的菜,这对于出生于海岛的他来说,是刻在心里的味道。每逢过年过节,盐水虾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。猛地吃上几口后,吃到了记忆中妈妈的味道。这时他才想起打开手机,给爸爸妈妈拨通了视频电话。
电话那头,一家人吃饭热热闹闹。“我们这边都好,你也安心工作,注意安全,照顾好自己。”嘈杂的声音中,妈妈的叮嘱字字透着关切,寒暄了几句后,林奇霄挂断了电话。窗外夜色正好,他也有点想家。
这是林奇霄通过社会招录加入公安队伍的第一个年头,满打满算,其实他到所里报到也不过一个礼拜。春节不回家,对于这个1997年出生的年轻小伙子而言,既熟悉又忐忑。
“我大学的时候当了两年兵,所以也有过不在家过年的经历。军警不分家,经历了两年部队艰苦的生活,早已磨砺了一个人的意志,没有岁月静好,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。作为一个警察我就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,为人民服务。对于成为警察后的生活,我也早已有了心理准备。”林奇霄知道,群众过节,公安过关,节假日在岗必将是以后工作生活的常态,因为守护一方平安是他选择这份职业后应尽的责任。
这几天,林奇霄也明显感觉所里的接警量比往常要少很多。“这说明大家都在平平安安地迎接新年,让我感觉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。”即便如此,林奇霄吃完饭后还是选择守在接警台边,“老百姓总有需要我们的时候,这样可以出发得快一点。”这短短一句话的背后,是一名新警的活力与热情,也是他对庄桥老百姓许下的郑重承诺。